煮紫菜,「先洗再煮」還是直接下鍋?聽海邊朋友講,才算弄明白了

养生小达人 2022/02/02 檢舉 我要評論

提起紫菜,可以說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一樣海產品。目前用于人工栽培的紫菜品種,主要有條斑紫菜和壇紫菜這兩種。而我們平時買最多的,應該是幹制後的紫菜,是將紫菜撈出來後,經過清洗、晾曬等工序得到的。

紫菜的營養價值較高,做法也是多種多樣,最常見的莫過于各式各樣的紫菜湯,如紫菜蛋花湯、番茄紫菜湯、蝦米紫菜湯等。雖說大家對紫菜並不陌生,但在日常烹飪紫菜時,相信好多人會遇到一個跟我一樣的困擾。

每次我在煮紫菜時,都會糾結一個問題,是「先洗再煮」還是直接下鍋?對此,我困惑了很久,直到有一天,請教了我從小在海邊長大的朋友後,才恍然大悟。下面,我就把從海邊朋友那學到的紫菜知識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。

1、煮紫菜,要「先洗後煮」嗎?

曾經有一段時間,每次煮紫菜湯前,我都會將紫菜清洗幾遍,總是擔心裡面有沙子或塵土,直接煮不衛生。但是,清洗過後的紫菜,總感覺會流失掉一部分鮮味,煮起來也不是很得勁。後來,我專門就此請教了在海邊長大的朋友,聽他一說,才總算弄明白了。

海邊的朋友說,在過去加工工藝比較落後的時候,紫菜在下鍋之前,最好是先洗一下,不然可能會吃到沙子,影響口感。但是,現在的紫菜,很多都是免洗紫菜,在烘乾之前進行了多次清洗,已經很乾淨了。

如果大家實在不放心的話,海邊朋友還支了一招。他說可以看紫菜的外包裝袋,如果上面有標「免洗」或「無沙」這類字樣,如上圖,這樣的紫菜,在煮紫菜湯之前,完全不需要進行專門的清洗。這樣的紫菜,已經很乾淨了,直接下鍋煮就行。

2、煮紫菜,要提前泡發嗎?

大家都知道,在用一些幹制食材烹飪時,需要先進行泡發處理,如幹木耳、幹香菇、銀耳、腐竹等。我們平時用的紫菜,一般都是下圖這樣的幹制紫菜,在煮之前,是否需要提前泡發呢?

海邊朋友說,這裡要分兩種情況:如果是上面提到的免洗紫菜,就不需要專門進行泡發處理,直接下鍋煮即可,也可以撕成小片後再下鍋;如果是沒有標「免洗」或「無沙」字樣的紫菜,可以用溫水泡開,把沙子泡出來,再用清水簡單沖2遍即可。

3、「頭水紫菜」是啥?

在選購紫菜時,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會聽過「頭水紫菜」,很多商家也會特別強調其的紫菜是「頭水紫菜」。這「頭水紫菜」,究竟指的是什麼紫菜呢?

海邊朋友說,紫菜是要進行分次採割的,採割過後,還可以繼續生長。這頭次長成的紫菜,進行頭次採割後,得到的就是「頭水紫菜」,然後以此類推,還有「二水紫菜」、「三水紫菜」等等。頭水紫菜的產量較低,口感較好,如果條件允許,可以優選頭水紫菜。

4、怎樣保存紫菜?

在保存紫菜的過程中,最容易出現的情況,就是紫菜受潮甚至發霉了。包裝好的、未開封的幹制紫菜,保質期一般為12個月。如果是開封過的紫菜,大家要儘快吃完,最好不要超過1個月。

在存放紫菜的時候,一定記得放在乾燥、通風的環境裡,避免陽光直射。不建議大家放在冰箱裡保存,因為冰箱的環境比較潮濕,更容易出現受潮變質的情況,放在常溫的環境下即可。如果發現紫菜有受潮或變質的情況,就不要再吃了。

馬上快過年了,下面,再跟大家分享一個我經常用的 紫菜蝦米蛋花湯的做法,年夜飯的餐桌上,也可以給家人安排上,做法簡單又好吃。

5、紫菜蝦米蛋花湯做法示例

食材準備:紫菜1張、蝦米一小把、雞蛋3個

1、蝦米洗乾淨,雞蛋敲入碗中攪勻備用;

2、鍋中加入適量水,水燒開後,先放入蝦米,煮2分鐘後,再放入紫菜,將蛋液劃圈狀倒入鍋中,靜置5秒鐘後,再用筷子攪拌幾下;

3、待蛋花成形後,即可出鍋,出鍋前加適量食鹽、滴幾滴香油,攪勻即可出鍋。

【懶喵心得】

上面跟大家分享了,我從海邊朋友那學來的有關紫菜的知識,非常的實用。下次在煮紫菜時,大家就不需要像過去的我一樣,糾結要不要洗。如果懶得洗,可以選擇包裝上標注「免洗」或「無沙」字樣的紫菜。像這樣的紫菜,直接下鍋煮即可。

相信很多朋友和我家一樣,每逢過年過節,一定會去超市囤些麵粉,以免春節期間包餃子、蒸饅頭或包子時,出現麵粉不夠用的情況。其實,不光過年,在平時麵粉也是我們家常採購最多的食材之一。

雖說大家對麵粉並不陌生,但在日常選購麵粉時,很多朋友卻是一知半解,甚至專挑貴的買,認為越貴的麵粉越好,其實這是個大誤區。和其它很多食物一樣,並不能用價格高低來絕對化衡量質量,選擇適合的才是最好的。

今天,懶喵就跟大家聊聊有關選購麵粉的話題。在日常挑選麵粉時,面袋上有3處關鍵資訊,我們可以通過它們,來了解到麵粉的質量和用途,也可以理解為是「3個指標」。下面,我就跟大家逐一說說。

指標1:通過執行標準看類型

咱們國家有規定,麵粉的袋子上,必須注明其執行的產品標準號,通過執行標準,我們就能判斷出麵粉的類型。 如下圖,左邊麵粉執行的是GB/T 8607標準,屬于高筋麵粉,右邊麵粉執行的是GB/T 8608標準,屬于低筋麵粉。

根據麵粉中的蛋白質含量不同,可以將其大致劃分成三大類型,分別是高筋麵粉、低筋麵粉和中筋麵粉(通用小麥粉)。高筋麵粉韌性較強,適合做麵包、披薩餅皮這類有嚼勁的麵點;低筋麵粉韌性較弱,適合做蛋糕、餅乾這類口感鬆軟酥脆的麵點;中筋麵粉則適合做餃子、饅頭、包子等大部分中式麵點。

中筋麵粉(通用小麥粉)的執行標準可參考下圖,GB/T 1355

因此,我們從面袋上要看的第1個關鍵指標,就是其執行標準,其中「8607」為高筋麵粉,「8608」為低筋麵粉,「1355」為中筋麵粉。

此外,還有一些以字母L或Q開頭的麵粉執行標準,它們屬于行業或企業標準。這時候,我們就可以通過第2處關鍵資訊—麵粉名稱,來判斷麵粉的用途。

指標2:通過麵粉名稱看用途

做過麵點的朋友都知道,麵粉有很多種,並不是做任何麵點都能用同一種麵粉。因此,我們在挑選麵粉時,可以通過麵粉名稱來看其用途,從而選到適合自己需要的麵粉。如下圖:

左邊麵粉的名稱為「麵包用小麥粉」,下方有標注到「適用于製作各式吐司、花式麵包、甜麵包等」,旁邊還有2個字「高筋」注明了麵粉的類型;右邊麵粉的名稱為「蛋糕用小麥粉」,下方則標注的是「適用于蛋糕製作」,同時還標了麵粉的類型,「低筋」。

因此, 如果大家懶得記執行標準號,還可以通過看麵粉名稱的方式,來確認麵粉的具體用途。除了上面提到的麵包粉、蛋糕粉外,常見的還有餃子粉、饅頭粉、全麥粉等等。如果只是簡單標了「小麥粉」這仨字或沒有過多資訊顯示的,就是中筋麵粉。

此外,像一些麵粉名稱裡帶的字眼,體現的是麵粉的精細程度,如 麵粉名稱裡帶「麥芯粉」、「雪花粉」、「富強粉」這類字樣的,精細度要更高一些,做出來的麵點口感也會更好一些,如下圖的「富強粉」:

因此,我們從面袋上要看的第2個關鍵指標,就是麵粉的名稱,通過麵粉的產品名稱和旁邊備註的資訊,就能了解到其適合做什麼樣的麵點。

指標3:通過麵粉等級看口感

同個類型、名稱相似的麵粉,做出來的麵點,口感可能會差很多。比如同樣拿中筋麵粉(通用小麥粉)來做饅頭,有些做出來的饅頭色澤潔白、口感細膩;有些做出來的饅頭色澤發暗、口感較粗糙,這裡就涉及到面袋上的另一處關鍵資訊,麵粉的等級。

如下圖的麵粉,標的是「特製一等」:

大家只需牢記1個簡單的規律, 麵粉等級,體現的是麵粉的加工精細程度,等級越高,說明加工程度越高,麵粉越精細,外觀和口感自然也會越好。但是,與此同時,由于加工比較精細的原因,麵粉中的營養成分流失得也比較多。

如果單純考慮做出麵點的外觀和口感,大家就選「特製一等」麵粉;如果覺得「特製一等」麵粉加工得太精細了,也可以選擇「特製二等粉」或是「標準粉」。

因此,我們從面袋上要看的第3個關鍵指標,就是麵粉的等級,如果更追究麵點的外觀和口感,就往高等級的麵粉挑,如「特製一等」麵粉。

【懶喵心得】

通過上面的分享,相信大家對怎樣挑選麵粉,已經能做到心中有數了。買麵粉過年,大家可別光看價格,而是要重點看下面袋上體現出來的3處關鍵資訊,即3個指標,分別是執行標準、麵粉名稱和麵粉等級。

下次去超市選購麵粉時,大家就可以學以致用,挑到自己需要的麵粉了,弄懂再買不吃虧。

用戶評論